杭州谷邦的超声波喷雾基于压电效应实现高频雾化:由盘形陶瓷压电换能器接收超声波发生器输出的高频电信号并转化为同频机械振动,经钛合金柱筒机械放大后,在喷嘴内部形成沿轴向传播的横向驻波;液体被输送至喷嘴前端的雾化面(细径处)吸收振动能,表面波失稳并碎裂为均匀的微米级液滴。
该过程属于无气压驱动的液膜雾化,喷雾冲击力小、方向性好,适合精密涂覆与低流量应用。
一、关键机理与过程
1.能量转换链路:电能(发生器)→机械振动(压电换能器)→振幅放大(钛柱筒)→驻波场(喷嘴)→液膜破碎(雾化面)。
2.雾化面位置与结构:位于喷嘴最前端的微小直径区,是能量密度最高处,决定雾化效果与液滴尺寸。
3.液滴形成机制:雾化面处的液体在强声场中经历毛细波失稳与撕裂,形成分布均匀的微米颗粒,颗粒尺寸随频率升高而减小。
4.供液与形态:液体可由重力或低压泵送至雾化面,支持连续或间断喷雾;喷头本体常用钛合金,具备优良声学特性与抗腐蚀性。
二、影响雾化效果的核心因素
1.频率与液滴尺寸:频率越高,液滴越细。
典型对应为:20 kHz → 中值约90 μm,40 kHz → 平均约45 μm。
2.功率与空化风险:雾化需在特定功率窗口内工作,输入功率常在10–15 W区间;能量过高易诱发空化,使液滴“撕裂”不均、雾化失败。
3.流量与供液稳定:雾化量主要由输送系统决定,宜用恒流注射泵避免脉动;典型雾化量约0.1–5 L/h。
4.液体物性边界:为获得稳定雾化,液体粘度宜低于10 cps(常规建议不超过40 cps),固体含量≤30,颗粒粒径宜小于雾滴中位值的1/10,以降低分离与堵塞风险。
三、与传统二流体喷嘴的对比要点
1.雾化机理:超声喷嘴依赖高频振动,二流体喷嘴依赖气液两相动能。
2.喷雾特性:超声喷雾冲击力小、飞溅少、颗粒均匀度高;二流体喷嘴颗粒均匀度较差、冲击大。
3.流量与控制:超声喷嘴在低流量/微流量下仍可稳定工作且易于精确控制;二流体喷嘴对气液配比与压力敏感。
4.堵塞与维护:超声喷嘴不易堵塞、对细微颗粒更友好;二流体喷嘴细口易堵、维护频繁。
5.能耗与噪声:超声喷嘴能耗低、噪声小、无运动部件磨损;二流体喷嘴能耗与噪声相对更高。
点击这里了解更多超声波喷雾信息:http://www.zggbcs.com/